西宁市大通县超8000名大通护工蹚出一条致富路
西宁市大通县超8000名大通护工蹚出一条致富路
西宁市大通县超8000名大通护工蹚出一条致富路西海新闻记者 郭(guō)红霞 文/图
近日,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就业(jiùyè)服务局创业科科长刘月、大通县就业服务局工作人员马海燕、大通护工罗衡财、大通护工张四花做客西海都市报《请进,我们的直播间》,畅聊“大通护工”青海(qīnghǎi)品牌建设发展(fāzhǎn)情况(qíngkuàng),讲述“大通护工”如何(rúhé)走出大山,成为大通县金字招牌。
超8000名大通(dàtōng)护工在全省各地服务
母婴护理、托育(tuōyù)照料、医疗护理、家政服务、高原(gāoyuán)康养、失能康复,这是(zhèshì)“大通护工”先后培育形成的6个重点领域子品牌,包含医疗护理员、育婴员、养老护理员等10个工种。
今年50岁的(de)罗衡财是(shì)一名养老护理员,主要工作是服务老年人群体,如失能、半失能老人,空巢老人,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人。这段时间,罗衡财在(cáizài)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一名摔伤(shuāishāng)卧床的老人提供服务。
罗衡财说,老人(lǎorén)今年78岁,最近踩(cǎi)着凳子从高处取东西时不慎摔下来,导致脊柱和腰椎受伤。因罗衡财此前服务(fúwù)过老人,所以老人的儿子第一时间联系(liánxì)到了她。罗衡财通过“大通护工医疗护理驿站”与老人一家签订合同后,于5月31日上岗服务。
四五年前,罗衡财还在工地(gōngdì)上四处打工。后来,她经人介绍干起了家政服务工作。“去年,我成为了一名大通护工,从找客户、签合同、上岗服务,到最终(zuìzhōng)的工资结算,一切有了更加规范化的体系,每个月都能定期拿到(nádào)工资。”罗衡财对如今的这份工作很满意(mǎnyì)。
如今,像(xiàng)罗衡财一样的大通护工(hùgōng),散布在全省各地的医疗机构、护理服务公司、家政公司、月子中心等,为需要的人群提供服务。据大通县相关部门统计,目前,大通籍护工从业人员(cóngyèrényuán)超过8000人,人均月平均工资4000元,在全省护工从业人员中占比超过60%,他们以优质的服务打响(dǎxiǎng)了“大通护工”品牌(pǐnpái)。
大通护工产业发展(fāzhǎn)基地
为大通护工培养后备力量(hòubèilìliàng)
刘月介绍,去年以来,大通(dàtōng)县依托资源禀赋,聚焦群众“一老一小一患”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,打造(dǎzào)了具有地域特色的“青字号”劳务品牌——大通护工,并(bìng)在朔北藏族乡代同庄村设立了大通护工产业(chǎnyè)发展基地。
每次走进大通护工产业发展基地(jīdì),总能看到一群身着(shēnzhe)印有“大通护工”字样工作服的护工在各自的教室学习相应的护理知识。基地有学习理论知识的多功能教室,有养老(yǎnglǎo)、母婴、托育、家政实操等(děng)教室,学员经过理论学习后,到对应的教室开展实操训练。
“教我们的老师都是(shì)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,有医务人员、经验丰富(jīngyànfēngfù)的月嫂,培训结束后还(hái)能拿到专业的资格证书。”目前在基地接受培训的张四花说。
张四花从事(cóngshì)家政服务工作(gōngzuò)已有8年。从最初独自跑单子,到如今带动极乐乡、多林镇、青林乡等5个乡镇的80多名老乡一起(yìqǐ)加入行业,一起成为大通护工,看着大家因这份工作过上了更好的日子,她特别有成就感(chéngjiùgǎn)。
张四花(zhāngsìhuā)说,“大通护工”品牌的建设,让她和众多护工有了干(gàn)下去的底气。今年以来,大通县在20个乡镇成立护工联络站,培养(péiyǎng)了很多劳务经纪人,让更多想加入大通护工的群众有了更便利的联络渠道。
大通县全方位(quánfāngwèi)为大通护工保驾护航
大通(dàtōng)县创新提出大通护工全生命周期(shēngmìngzhōuqī)产业发展概念,并(bìng)先后出台《大通护工全生命周期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》《关于促进大通护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稳就业促增收的若干措施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,为(wèi)“大通护工”发展保驾护航。
刘月说,大通县(dàtōngxiàn)通过构建“1个中心统筹+1个基地牵引+6个驿站(yìzhàn)辐射+N个站点覆盖”四级服务(fúwù)网络,聚焦母婴护理(hùlǐ)、托育照料、医疗护理、家政服务、高原康养、失能康复6个领域行业需求,打造了母婴护理驿站、托育照料驿站、医疗护理驿站、家政服务驿站、高原康养驿站、助残康复驿站,通过产业升级带动(dàidòng)就业扩容,推动护工领域产业深度融合(rónghé),打造集技能培训、劳务输出、产品供销、品牌增值于一体的全(quán)产业链,形成“一人就业带动全家增收(zēngshōu)、一业兴旺撬动多业协同”的发展格局。
马海燕介绍,为了保障护工行业发展,“大通护工”在培训中做到了“五包六免”。包吃、包住(bāozhù)、包交通、包培训、包就业(jiùyè)为“五包”,免服装费、免体检费、免保险费、免学杂费、免教材资料费、免鉴定费为“六免”,实现从培训到就业无缝衔接(xiánjiē)。与此同时,还为护工提供(tígōng)维权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,为护工提供全方位(quánfāngwèi)服务保障。
今年5月10日,由大通(dàtōng)县人民政府、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牵头制定的《青海省“江源巧姑”大通护工服务(fúwù)总体服务要求》发布(fābù)。这一标准的发布填补了(le)全国护工领域团体标准的空白,为护工行业发展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。
马海燕说,团体标准规定了护工(hùgōng)服务技能要求、服务机构(jīgòu)要求和服务质量评价(píngjià),提升了大通护工的职业含金量,让行业越来越规范,让护工的技能得到认可。
力争3年内实现(shíxiàn)3万名以上大通籍护工务工就业
按照“省内挖潜,省外拓展”的(de)工作思路,大通县通过在省内举办“大通护工”推介会、职业大赛等活动,实现人岗精准对接适配(shìpèi);在省外持续深化与江苏“好苏嫂”、山西“吕梁山护工”等国内(guónèi)知名品牌企业、社会机构的合作联系(liánxì),建立协作长效机制,打通(dǎtōng)劳务输出绿色通道。
今年年初,大通县在江苏省(jiāngsūshěng)南京市(nánjīngshì)举办青海省“江源巧姑”大通护工(hùgōng)(hùgōng)青海品牌推介会、劳务合作对接会,首批26名大通护工赴南京参加岗前职业技能培训,10名培训学员在江苏省第一(dìyī)人民医院、瑜悦高端母婴护理中心等机构务工(wùgōng)就业。如今,“大通护工”已经从单一的劳务输出升级为全产业链服务品牌,成为青海省劳务品牌的“金名片”。
今年(jīnnián)5月,大通护工全生命周期产业发展三年(sānnián)行动启动。力争到2027年,大通县将实现3万名以上大通籍护工务工就业,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,培塑护工产业子品牌并予以推广(tuīguǎng),全力打造高质量充分就业(chōngfènjiùyè)大通新示范。
大通县(dàtōngxiàn)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、局长韩超(hánchāo)说,“大通护工(hùgōng)”品牌通过深化第一产业、第二产业、第三产业融合,按照(ànzhào)“产业发展促消费、消费增长扩就业、稳定就业助增收(zēngshōu)”的(de)发展思路,为群众增收、县域经济提升和乡村(xiāngcūn)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作为“大通护工”青海品牌培育打造工作主要牵头单位,大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积极实施组织保障、人才保障、权益保障、品牌培育、就业服务、产业发展六大专项行动,将“大通护工”青海品牌打造成为惠民利民的“民生品牌”“民心工程(mínxīngōngchéng)”,助力群众就业创业增收,赋能(fùnéng)乡村振兴。
西海新闻记者 郭(guō)红霞 文/图
近日,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就业(jiùyè)服务局创业科科长刘月、大通县就业服务局工作人员马海燕、大通护工罗衡财、大通护工张四花做客西海都市报《请进,我们的直播间》,畅聊“大通护工”青海(qīnghǎi)品牌建设发展(fāzhǎn)情况(qíngkuàng),讲述“大通护工”如何(rúhé)走出大山,成为大通县金字招牌。
超8000名大通(dàtōng)护工在全省各地服务
母婴护理、托育(tuōyù)照料、医疗护理、家政服务、高原(gāoyuán)康养、失能康复,这是(zhèshì)“大通护工”先后培育形成的6个重点领域子品牌,包含医疗护理员、育婴员、养老护理员等10个工种。
今年50岁的(de)罗衡财是(shì)一名养老护理员,主要工作是服务老年人群体,如失能、半失能老人,空巢老人,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人。这段时间,罗衡财在(cáizài)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一名摔伤(shuāishāng)卧床的老人提供服务。
罗衡财说,老人(lǎorén)今年78岁,最近踩(cǎi)着凳子从高处取东西时不慎摔下来,导致脊柱和腰椎受伤。因罗衡财此前服务(fúwù)过老人,所以老人的儿子第一时间联系(liánxì)到了她。罗衡财通过“大通护工医疗护理驿站”与老人一家签订合同后,于5月31日上岗服务。
四五年前,罗衡财还在工地(gōngdì)上四处打工。后来,她经人介绍干起了家政服务工作。“去年,我成为了一名大通护工,从找客户、签合同、上岗服务,到最终(zuìzhōng)的工资结算,一切有了更加规范化的体系,每个月都能定期拿到(nádào)工资。”罗衡财对如今的这份工作很满意(mǎnyì)。
如今,像(xiàng)罗衡财一样的大通护工(hùgōng),散布在全省各地的医疗机构、护理服务公司、家政公司、月子中心等,为需要的人群提供服务。据大通县相关部门统计,目前,大通籍护工从业人员(cóngyèrényuán)超过8000人,人均月平均工资4000元,在全省护工从业人员中占比超过60%,他们以优质的服务打响(dǎxiǎng)了“大通护工”品牌(pǐnpái)。
大通护工产业发展(fāzhǎn)基地
为大通护工培养后备力量(hòubèilìliàng)
刘月介绍,去年以来,大通(dàtōng)县依托资源禀赋,聚焦群众“一老一小一患”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,打造(dǎzào)了具有地域特色的“青字号”劳务品牌——大通护工,并(bìng)在朔北藏族乡代同庄村设立了大通护工产业(chǎnyè)发展基地。
每次走进大通护工产业发展基地(jīdì),总能看到一群身着(shēnzhe)印有“大通护工”字样工作服的护工在各自的教室学习相应的护理知识。基地有学习理论知识的多功能教室,有养老(yǎnglǎo)、母婴、托育、家政实操等(děng)教室,学员经过理论学习后,到对应的教室开展实操训练。
“教我们的老师都是(shì)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,有医务人员、经验丰富(jīngyànfēngfù)的月嫂,培训结束后还(hái)能拿到专业的资格证书。”目前在基地接受培训的张四花说。
张四花从事(cóngshì)家政服务工作(gōngzuò)已有8年。从最初独自跑单子,到如今带动极乐乡、多林镇、青林乡等5个乡镇的80多名老乡一起(yìqǐ)加入行业,一起成为大通护工,看着大家因这份工作过上了更好的日子,她特别有成就感(chéngjiùgǎn)。
张四花(zhāngsìhuā)说,“大通护工”品牌的建设,让她和众多护工有了干(gàn)下去的底气。今年以来,大通县在20个乡镇成立护工联络站,培养(péiyǎng)了很多劳务经纪人,让更多想加入大通护工的群众有了更便利的联络渠道。
大通县全方位(quánfāngwèi)为大通护工保驾护航
大通(dàtōng)县创新提出大通护工全生命周期(shēngmìngzhōuqī)产业发展概念,并(bìng)先后出台《大通护工全生命周期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》《关于促进大通护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稳就业促增收的若干措施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,为(wèi)“大通护工”发展保驾护航。
刘月说,大通县(dàtōngxiàn)通过构建“1个中心统筹+1个基地牵引+6个驿站(yìzhàn)辐射+N个站点覆盖”四级服务(fúwù)网络,聚焦母婴护理(hùlǐ)、托育照料、医疗护理、家政服务、高原康养、失能康复6个领域行业需求,打造了母婴护理驿站、托育照料驿站、医疗护理驿站、家政服务驿站、高原康养驿站、助残康复驿站,通过产业升级带动(dàidòng)就业扩容,推动护工领域产业深度融合(rónghé),打造集技能培训、劳务输出、产品供销、品牌增值于一体的全(quán)产业链,形成“一人就业带动全家增收(zēngshōu)、一业兴旺撬动多业协同”的发展格局。
马海燕介绍,为了保障护工行业发展,“大通护工”在培训中做到了“五包六免”。包吃、包住(bāozhù)、包交通、包培训、包就业(jiùyè)为“五包”,免服装费、免体检费、免保险费、免学杂费、免教材资料费、免鉴定费为“六免”,实现从培训到就业无缝衔接(xiánjiē)。与此同时,还为护工提供(tígōng)维权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,为护工提供全方位(quánfāngwèi)服务保障。
今年5月10日,由大通(dàtōng)县人民政府、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牵头制定的《青海省“江源巧姑”大通护工服务(fúwù)总体服务要求》发布(fābù)。这一标准的发布填补了(le)全国护工领域团体标准的空白,为护工行业发展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。
马海燕说,团体标准规定了护工(hùgōng)服务技能要求、服务机构(jīgòu)要求和服务质量评价(píngjià),提升了大通护工的职业含金量,让行业越来越规范,让护工的技能得到认可。
力争3年内实现(shíxiàn)3万名以上大通籍护工务工就业
按照“省内挖潜,省外拓展”的(de)工作思路,大通县通过在省内举办“大通护工”推介会、职业大赛等活动,实现人岗精准对接适配(shìpèi);在省外持续深化与江苏“好苏嫂”、山西“吕梁山护工”等国内(guónèi)知名品牌企业、社会机构的合作联系(liánxì),建立协作长效机制,打通(dǎtōng)劳务输出绿色通道。
今年年初,大通县在江苏省(jiāngsūshěng)南京市(nánjīngshì)举办青海省“江源巧姑”大通护工(hùgōng)(hùgōng)青海品牌推介会、劳务合作对接会,首批26名大通护工赴南京参加岗前职业技能培训,10名培训学员在江苏省第一(dìyī)人民医院、瑜悦高端母婴护理中心等机构务工(wùgōng)就业。如今,“大通护工”已经从单一的劳务输出升级为全产业链服务品牌,成为青海省劳务品牌的“金名片”。
今年(jīnnián)5月,大通护工全生命周期产业发展三年(sānnián)行动启动。力争到2027年,大通县将实现3万名以上大通籍护工务工就业,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,培塑护工产业子品牌并予以推广(tuīguǎng),全力打造高质量充分就业(chōngfènjiùyè)大通新示范。
大通县(dàtōngxiàn)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、局长韩超(hánchāo)说,“大通护工(hùgōng)”品牌通过深化第一产业、第二产业、第三产业融合,按照(ànzhào)“产业发展促消费、消费增长扩就业、稳定就业助增收(zēngshōu)”的(de)发展思路,为群众增收、县域经济提升和乡村(xiāngcūn)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作为“大通护工”青海品牌培育打造工作主要牵头单位,大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积极实施组织保障、人才保障、权益保障、品牌培育、就业服务、产业发展六大专项行动,将“大通护工”青海品牌打造成为惠民利民的“民生品牌”“民心工程(mínxīngōngchéng)”,助力群众就业创业增收,赋能(fùnéng)乡村振兴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